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开展诚信建设工程

多角度提升司法公信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司法公正新期待

来源: 乌达区法院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4-12-20 09:30  浏览次数:0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自治区党委将2024年确定为“诚信建设提升年”,乌达区人民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以提升司法公信为抓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让公平正义深入人心。

聚焦司法数据统计分析

实现审判监督管理现代化

     审判管理现代化是科学决策、优化管理、提升质效的重要抓手,是人民法院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乌达区人民法院认真研究司法规律,积极探索适合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管理方式,将统计分析贯穿于审判管理全过程,不断提升审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一是落实司法责任制,全面推行案件阅核制度。为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乌达区人民法院将案件阅核制度嵌入到审判执行工作流程中,制定《乌达区人民法院阅核制度》,细化工作流程,明确阅核范围,压实监管责任,完善评价机制,通过个案阅核、类案指导、四类案件监管等方式,有效提升审判质效。阅核制度运行以来,已累计开展693次。

     二是抓实绩效考核,探索科学审执质效考核机制。乌达区人民法院探索将全院目标考核、部门业绩考核和审判执行工作人员个人考核有机结合,院庭长分管部门业绩与个人审执质效“双考核”,重点指标与法官个人“双排名”机制,按季度全面统计分析全院、部门、个人审执质效情况并通报,从绩效考核的角度压实院庭长监管责任,从而提升总体办案水平。

     三是数据赋能审判管理,实现审判监督精细化。乌达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数据思维,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审判管理工作的融合应用,不断提高数据统计分析和应用能力。建立定期数据分析会商制度,形成日统计、月分析常态化机制,确保每2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分析研判,召开数据会商会研究讨论改进策略,适时调整工作举措,以数据统计为抓手实现司法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审判执行工作效率。

    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

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

一是推动“互联网+司法公开”。乌达区人民法院不断加大“智慧法院”应用力度,通过裁判文书网、执行信息网、庭审直播等平台开展审判执行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将对外公开的信息平台嵌入微信公众号,实现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形成阳光司法机制,司法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能力逐步提高,基本实现裁判文书应公开尽公开。

     二是深化“庭审观摩+司法公开”。庭审现场观摩是消除司法神秘感,将审判过程置于阳光之下,拉近司法机关与群众距离的有效方式。乌达区人民法院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庭审观摩,将法庭开到社区、学校等方式,不断增强司法公开透明度,将案件的审理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呈现。

     三是强化“新闻媒体+司法公开”。今年以来,乌达区人民法院通过加强新闻发布工作,先后开展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新闻发布会和三道坎人民法庭正式更名为乌海市乌达区人民法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庭新闻发布会,通过与媒体记者互动的方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推动司法公开。提炼典型经验做法,拍摄高新区法庭宣传片、执行专项行动短视频作品等方式加强媒体宣传推广,其中高新区人民法庭典型经验被央广网、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

     依法有效延伸司法职能

善用司法建议参与社会治理

一是善用司法建议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有时会因为超过诉讼时效等原因导致案结事不了,群众对司法裁判结果不满意。乌达区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司法建议的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为人民群众“解难题”,行政争议得到妥善解决和实质性化解。今年以来,已累计向行政机关发送司法建议8份。

     二是善用司法建议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2022年5月1日,乌海市乌达区人民法院被确立为内蒙古自治区12家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法院之一,为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综合机制建设,乌达区人民法院制发乌海市首份知识产权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有效促进府院联动,实现社会治理信息互通,对共同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纷工作格局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是善用司法建议促进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建设。为了进一步破解“执行难”问题,乌达区人民法院积极推动地区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建设,向金融管理部门发送综合类司法建议,倡导共同加大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限制失信被执行人购买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和理财产品,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办理金融信贷业务,进一步压缩“老赖”的生存空间,迫使其自觉履行义务,从而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